“尴尬”的3D打印

时间:2013年09月09日 点击: 【字体:

国内的3D打印产业正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:得益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角色,在中国,再小批量的生产都会有代工厂愿意承接;而价格居高不下的3D打印设备又让大部分工业设计师和生产企业望而却步。

  笼罩在3D打印身上的耀眼光环似乎有所暗淡。

  全球制造业巨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日前公开批评,被寄予“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”的3D打印根本是个噱头,他声称,富士康投入3D打印多年,结果完全不行,并且放言,“如果3D打印真有用,我的‘郭’字倒过来写”。这让热捧3D打印的投资者不免尴尬:现实远不如想象中美好。

  生存艰难

  “不管是我们,还是国内其他生产3D打印机的企业,大家生存都很艰难。”成立于2008年的南京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,是国内涉足3D打印技术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企业,谈及公司目前的运营状况,总经理连宁坦言并不乐观,“紫金立德的初期投资很大,目前的现金流和资金结构仅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。”

  连宁告诉《浙商》记者,3D打印机的市场主要还在国外,通过代理进行销售,只能捞回部分成本,尽管可以借助国内销售的利润来弥补国际销售,但是整体盈利空间小。“若要扩大规模、收回前期投资,基本上不可能。”

  杭州铭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3D打印服务,然而公司营收目前却主要来自于设备销售,其总经理金涛验证了上述说法。他表示,尽管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已经研发出了工业级3D打印机,但能够量产应用在商业领域的,大多还是进口设备。因为自主研发投入巨大,国内3D打印行业从业者倾向于做风险小、投入少的设备代理。

 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顾问、清华大学教授颜永年认为,问题症结在于3D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。“传统工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是生产设备卖设备。而从目前情况看,国内3D打印企业还是在沿袭传统工业的老路,先把打印机生产出来再去推销,不注重将创新技术运用到大众消费领域,这肯定走不通。”

  事实如此,国内数家3D打印企业的公司网站主页上,销售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均不约而同地摆在醒目位置。频繁现身各大3D打印产业论坛的某长三角公司华东区运营负责人黄总,接到记者拨通的电话,张口即是“是要买设备吗?”销售迫切之心可见一斑。

0755 - 6680 1169   深圳市创新蓝海科技有限公司    | 法律声明 | 人才理念 | 社会责任 | DIY个性定制 | 招商加盟 | 关注我们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