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打印走向医疗行业走入临床 开拓另无法更换的器官

时间:2013年10月09日 点击: 【字体:

OFweek电子工程网讯:32岁的陕西汉中小伙子李韬经历了一次特殊的手术。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的手术室里,医生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头骨“骨骼”植入他的头部。与往常的颅骨修补术不同,这块“骨骼”是用3D打印机为李韬量“骨”定制的。

  3D打印技术时下俨然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“新宠”。骨骼打印在我国多家医院进入临床试验阶段,杭州一台生物3D打印机在实验室里打印出了血管、脂肪、肝组织。未来的某天,它是否能按需打印出替代品更换被癌细胞侵占的病变器官,或者是不断跳动的心脏?在乐观的研究者看来,至少需要15-20年。

  量骨定做

  3D打印的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,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以发展。在中国,3D打印研究已有约20年,这种通过电脑控制,可以把“打印材料”一层层叠加起来的技术在近两年开始流行。

  在今年5月末举办的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上,研究人员分享了3D打印的各种产品,服装、鞋子、首饰,甚至还有点心、肉类。荷兰一位工程师还计划用巨型的三维打印机来打印房子。

  最初,3D打印在生物医学领域被用于制作医疗模型,术前将体内病变的骨骼或器官打印出来,供医生和患者沟通或制定手术方案。现在它的成品已经成功进入人体。

  8月17日,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一例颅骨修补手术,所使用的植入物正是用高分子生物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。32岁的陕西汉中小伙子李韬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病人。

  2010年底,李韬骑摩托在村公路上行驶时摔进2米多深沟,县医院立即实施手术将破碎的颅骨取出,并嘱咐半年后做颅骨修补手术。“因为颅骨缺损,身体倾斜时,脑组织会从颅骨缺口处凸出来”,李韬说。

  手术的主刀医师之一、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王茂德教授介绍说,以往的颅骨修补手术通常采用金属钛,而这次使用的是一种叫做聚醚醚酮(PEEK)的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。

  “新材料对比传统钛网的优势在于,术后的影像检查中不会出现伪影,利于后续病情的诊断。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的颅骨修补材料完全符合患者生理解剖曲率,真正做到"量身定制"”,王茂德说。因国外进口原材料昂贵,定制这样一块“骨骼”需要8万-10万元人民币。

  术后李韬感觉头部偶尔会突然疼一下,但并不强烈,他“不太担心,下个月要回去做检查”。目前,西安交大一附院已为4位与李韬类似的患者植入了3D打印的生物材料“颅骨”,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也通过媒体发布,至今年6月已经为40多名患者植入3D打印的“骨骼”。

0755 - 6680 1169   深圳市创新蓝海科技有限公司    | 法律声明 | 人才理念 | 社会责任 | DIY个性定制 | 招商加盟 | 关注我们: